方案背景
近年来,国务院大力提倡云服务在电子政务领域的普及与应用,《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6) 51号)明确要求“各政务部门业务信息系统原则上通过国家电子政务内网或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承载,通过共享平台与其他政务部门共享交换数据”。国务院各部委,大部分省级、地市级政府均建设完成政务云平台,涌现了大量典型的政务服务云应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成为当前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潮流。
根据“关于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三期)的通知(财办资(2018)38号)”文件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应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利用三期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开展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管理工作。各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本部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内部管理和岗位管理制度,加强资产内控管理,保证数据的准确和完整。各行政事业单位应落实资产分级管理,科学设置相关岗位角色及流程,责任到人,确保三期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稳定运行”。
2022年,《财政部关于加快将资产管理、决算和报告等业务纳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的通知》(财办〔2022〕2号)要求加速将资产管理等业务融入预算管理一体化。同时,《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和《预算管理一体化技术标准》的发布也为平台升级建设提供了相应标准。
久其专注资产管理业务信息化建设十余年,对全国资产管理领域的成果与问题都有深刻的理解,在《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和《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技术标准》标准下,将以资产全生命周期精细化、动态化管理为链条,搭建全口径、全覆盖的国有资产监管平台,实现资产的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
系统框架
方案内容
久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平台功能覆盖资产配置管理、资产信息卡管理、资产使用管理、资产处置管理、资产收益管理、资产报告等核心能力。同时,在资产管理深化应用方面,实现数据资产管理、资产数据治理、重点资产数据分析、资产空间可视化管理、资产调剂共享融通等拓展能力,构建全过程、全方位的资产监督管理模式。
基于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及技术标准,打通与预算编制、政府采购、会计核算、非税管理、决算和报告等业务系统的数据接口,提高资产数据的利用率,实现资产管理全面融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
纳入“长期投资”、”在建工程”、”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文化文物资产”、”保障性住房”、”数据资产”、”租赁资产”等资产类型并进行专业化管理,实现“单一口径”扩展为“全口径”,形成全口径资产数据中心。
基于全口径的资产类型及对应管理流程,细化资产日常业务、规范内部管理、利用人工智能、RFID电子标签、BI、GIS地图等技术创新资产管理手段,满足不同部门、不同层级资产管理目标。实现“一人管理”转变为“全员管理”的资产管理模式的转变。
应用价值
● 符合预算一体化规范及技术标准,内嵌资产管理业务规则、流程规则,从系统层标准化、规范化资产管理过程。
● 理顺资产管理业务、厘清资产管理责任、赋能资产管理过程,进一步提升资产管理工作效率。
● 提供数据分析等功能,进一步加强监管与决策分析能力,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 基于GIS、BIM、BI、IoT、AI大模型等新兴技术,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管体系,实现资产管理工作的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