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超:做数智财务的践行者


曾 超

久其软件董事、高级副总裁。财政部财政人才库会计人才首批专家,高级工程师,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


01 邃密群科济世穷—— 入局

财会是一套数字化系统、计算机也是一套数字化系统——用跨学科的视角,基于两套系统论方法观察问题,往往可以洞察到更深层、更本质的规律——用跨学科的数据思维思考会计问题,既是我与会计结缘的初心,也是指导我二十余年财务工作的基本原则。

1998年,我机缘巧合地选择在久其做财务软件核心模块的毕业设计,这是我和会计结缘的开始。当时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要开发一套同时管理项目资金和财务核算的系统,我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白天写代码,晚上读准则,边学边用会计知识。数据基因和软件思维让我得以用工具主义的视角审视财务工作,交出我的第一份财务作业答卷。天道酬勤,经过和几个小伙伴的加班加点,2000年5月,我们终于拿到了北京市财政局最后一批财务软件的许可证明,与此同时,我职业生涯的第一个作品——农发财务软件也很快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让一个初代程序员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从财税到业务,从政务到企业,数字的蓝海又带我驶入企业管理领域。“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直到2002年为一家旅游行业上市公司研发财务管理软件的时候,我才逐渐理解这句话背后蕴含的深意。当时国内文旅市场的管理软件主要使用的是Fidelio、HIS等欧美软件,每年软件的运维成本就要几十万美元。攻克这道难关,就可以学习到国际领先的文旅行业管理会计精华。

文旅行业是典型的产业相关多元化经营模式,旅行社、酒店、餐饮、景区、商业各个细分领域有各自独立的管理要求,但作为充分竞争行业,精细化管理却是一致的。最初我涉足的是旅行社行业,在完成第一轮调研之后,我意识到这种把核算单元做到每个旅行团,同时用每个单团的计划收入成本控制资金收付预算的管理理念很先进,这就是后来旅行社行业广泛采用的单团管理的雏形。前端业务划小到单团、中台财务集中结算控制,经历了这两项财务改革之后,原来装在一个个麻袋里的发票变成了一盒盒规范的凭证,原来分散在门市的数十名会计人员集中到了一个办公环境里,财务核算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当年采用的单团核算方式就是后来所谓的阿米巴会计,而当时集中起来的财务就是国内旅游行业最早的财务共享中心的雏形,而我也感受到,业财融合的财务系统是最有生命力的。

半师经典半师造化,转益多师即是汝师。核算领域的成功经验帮助我形成了最初横向到前端业务、纵向到最小责任单元的财务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思维模式,实现了财务管理需求的跨行业成功复制,例如商业地产业的单店管理、交通行业的单车管理乃至餐饮行业的单菜管理。从最初入门时只见凭证、总账,到后来可以由财务看业务,非科班出身的我受益于两种专业知识的结合,反而可以不落传统的窠臼,得以从数据和系统的角度理解会计的管理本质。

复合型的知识让我走进会计,跨行业的见识又让我走向了管理。


02  无限风光在险峰—— 破局

看山非山,是洞察本质的慧力;看山是山,是对会计创新坚守的定力。让我得窥庐山真面目的定力,来自我2008年以来在财务共享这一高峰不断攀岩的经历。从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到集团的财务管控创新,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财会领域经历了一轮集团财务建设的浪潮,而财务共享无疑是绕不开的话题。

现在看来,近些年大部分的财务转型都得益于财务共享,但十年前国内财务界对财务共享管理尚未形成全面统一的认知,大部分企业把财务共享简单理解为费用报销加影像处理,并且在当时普遍认为只有金融、快消这些行业才适合建设财务共享中心。要想在行业创新上有所突破,让财务共享在国内生根发芽进而长成参天大树需要经历时间的考验。

每个行业实现第一家财务共享的突破都是极大的挑战。是挑战,也是机遇。从2015年到2017年,三年的时间里我以公司财务共享业务线负责人的身份分别在中国铁建、航天科工、国家开发投资集团三家不同主业的央企建设集团的财务共享中心,这份成绩单让我看清了从传统财务工作到数字时代数智财务的未来方向。

财务共享流程之变,是效率与管控提升,利在当下;数智之变,是平台思维的转换,对于管理变革则功在长久。2014年,在为国内一家大型财务共享中心进行系统规划时,我预计该系统需要支撑10万以上的超大规模用户,以当时国内数据库的能力,还难以保障系统稳定高效运行。但业财融合之后,财务系统用户规模的增长已经是必然趋势,此时信息技术再次成为制约财务发展的瓶颈。

有十年前文旅企业管理软件国产化的成功经验,那时,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财务云全面国产化的胜仗。通过对当时环境的分析,我判断要解决国产环境下财务云的效率问题,重点在于国产数据库在云环境下的联合效率优化,通过分析当时互联网平台的技术路线,决定借鉴分布式的架构思想,重构财务共享系统的底层。这个大胆的方案也得到了关键用户的全力支持。

同时,面对这样的复杂性问题,必须以产业视角,借助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突破。公司通过与电信天翼云和国产数据库厂商充分合作,创造性利用当时国产数据库较成熟的读写分离技术进行联合开发,在系统层面应用分层构建多级缓存,让既往数据库不能承载的数据压力通过财务共享系统的分布式优化得以在财务应用端解决。

我作为跨领域的整合负责人,发现短板、做优长板,带领团队经过近一年多的努力,终于把这家拥有2万多个核算组织、30多万用户的财务共享中心迁移上云。算力是平台的“成本”,数据是平台的“利润”,财务对数据有天生的偏执,有了这样的平台能力才能满足企业在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对管理数据随需所用。如果把数据形容为财务的一道风景,那么整合集团业财大数据的过程无疑是对勤勉、睿智攀登者最好的奖励,峰顶之际,遍览风光。


03  风物长宜放眼量—— 格局

初心入局,恒心破局。在数字时代,会计信息化该走向何方一直是我近年思考的问题。从企业财务管理的“点”,到集团财务共享产业链的“线”,财务正在经历一个数字化从点、线到面的过程。

在财务面向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顶层规划可以为财务探索指引更清晰的路径。作为财政部财政人才库会计人才首批专家之一,我有幸参与了一些国家级的会计数据标准工作。在会计改革与发展持续强化法治化和数字化“两个支撑”的“十四五”期间,加快建立会计数据标准体系,推动会计数据治理能力,以标准化提升会计数据要素的流通和应用成为提升财税公共服务层面的当务之急。在参与近期财政部主导的电子凭证数据标准制定的过程中,我基于过往对国内外主流财务软件底层逻辑的技术理解和对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业务思考,兼顾财务数据要素的应用价值和大数据处理下输入端和接收端的改造成本,与专家们一起规划设计了电子凭证数据标准和验证子系统。整套标准体系能够较好解决电子票据主管部门众多、数据格式不统一给接收端单位带来的困难,有利于提升接收端单位会计数据真实完整性、提高其会计信息质量,实现监管侧和业财链路上的嵌入式信息整合,可以说技术人看到了财务数字治理的基石性设计。有了基于这套标准形成的财务数据资产,未来一定可以实现财务支撑战略落地、赋能业务提升。我一直期待的以数据驱动理念构建财务信息化体系有了坚实基础。

伴随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化转型驱动了生产、生活、治理方式的变革,技术的力量正在重新定义传统财务管理的边界,我作为一名数智财务的践行者,从入局时对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探索,到破局时借助大数据技术破除集团财务变革的壁垒,再到融入数字化转型大潮中,为财会领域公共政策出谋献策,知之愈明,行之愈笃;行之愈笃,知之益明。始功易,而成功难;成功易,而终功难,在新格局下,财务工作将对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以“技数”初心,服务财务数智变革,既是我实现事业梦想的过程,也是铸就民族精品财务软件的过程,践行渐至,不负韶华。

来源:《财务与会计》2022年第20期